股票代码:603106

中文 EN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开启“十四五”大数据产业新征程

2021-12-0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信息技术发展司数字经济推进处副处长张毅夫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主持。现摘编发布会实录,以飨读者。

 

    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谢少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实施了国家大数据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也提出明确要求。

 

  当前,我们正在加速迈入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抢抓新时代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编制《“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请问我们对此应该如何理解?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方面,《规划》是如何部署的呢?

 

  谢少锋:关于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从认识上看,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业界普遍认为,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也就是新型“燃料”,数据的流动,就像是石油的燃烧,可以产生动力,动力带来价值,数据的流动带动技术流、物质流、人才流、资金流,从这个角度上讲,数据是新生产力。二是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钻石矿”,通过挖掘提炼产生价值,体现在通过多维度、多领域数据揭示单一数据无法展示的规律,实现精准决策,提升确定性、可追溯性、可预判性,降低决策失误,降低风险,从这个角度讲,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

 

  从实践来看,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就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作出全面部署。

 

  各个地方也积极开展了探索。例如,广东、江苏等地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上海、贵州等地纷纷出台数据条例,今年3月,北京成立了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就在上周,上海数据交易所也正式揭牌,可以说,各地方在数据交易方面的探索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为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规划》中进行了三方面部署:

 

  一是建立数据价值体系,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数据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制定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框架和评估指南,在互联网、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评估试点,总结经验、开展示范。

 

  二是健全要素市场规则,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鼓励企业参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创新数据交易模式。强化市场监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等机制。

 

  三是发挥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数据的要素化,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合作、协同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要素的数据化,引导各类主体提升数据驱动的生产要素配置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全社会数据思维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

《人民邮电》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看到《规划》中也涉及相关内容,请问《规划》对于相关工作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谢少锋: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其中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

 

  目前,全社会对大数据的认识参差不齐,相当比例的企业、部门、人员缺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充分释放。

 

  同时,大数据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人才短板。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既掌握大数据技术又对行业业务深入把握的复合型人才更稀缺,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进程。

 

  对此,工信部高度重视,前段时间还积极参与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编制工作。在本次《规划》中,也从提升全社会数据思维和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两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方面,着力提升数据思维。《规划》提出要加强大数据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大数据认知水平;要加大对大数据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全社会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增强利用数据创新各项工作的本领;要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强化数据战略导向,运用数据加快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

 

  另一方面,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规划》提出鼓励高校优化大数据学科专业设置,深化新工科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加强在岗培训,探索远程职业培训新模式;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吸引大数据人才回国就业创业。

 

  企业“不会管”“不会用”怎么办?

  红星新闻:当前,企业采集和汇聚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但“不会管”“不会用”等问题日益突出,请问企业应该怎么做?

 

  张毅夫: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的问题。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干一场。但有些企业在实际面对数字化工作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还有些企业没有章法地大干快上,最终结果可能是在数字化上走了弯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规划》中也作了明确部署。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的贯标工作。“十三五”期间,我们指导全国信标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做法研制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也就是DCMM国家标准。开展DCMM国家标准的贯标评估,有助于科学地帮助企业掌握数据管理方法,事半功倍地提高数据管理能力,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目前,北京、天津、山西等9个省市率先开展了评估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所以我们在《规划》中建议企业积极开展贯标工作。同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出台DCMM相关配套政策,在资金补贴、人员培训、贯标试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我们支持企业强化数据驱动的战略导向,通过设立首席数据官,将数据战略引入自身的日常管理运营中,协调企业整体范围内数据管理和运用,带领企业构建、激活并保持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今年,江苏等地已经率先开展了试点,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取得了一定经验。下一步,我们也将推动首席数据官制度在更多地方进行推广。

地址(ADD):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西八道30号

电话(TEL):86-22-24828888 传真(FAX):86-22-24828899 邮箱(EMAIL):cashway@cashwaytech.com

版权所有: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津ICP备10006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