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城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在特定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场信息产业再升级和信息技术创新引导的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既要在技术上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入智能,更要实现城市经济、生活和管理上的全面“智慧”。
2022/12/26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诸如数据滥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诸多伦理问题涌现。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对金融科技的伦理建设。央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明确,要加强金融科技伦理建设。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原则,加快出台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伦理制度规则,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如今,金融领域的科技伦理建设指引落地。
2022/12/2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2022/12/262022年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彰显。依托制度创新,资本“活水”加速流入科技创新领域,助力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从而实现科技、资本和产业的良性循环。
2022/12/23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就是数字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而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当前数字化的应用更是助益良多。其中,如何以数字化手段持续推动基层治理,融合法治力量增强治理的质效,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22/12/23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22/12/23数字技术已深入渗透和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带来商业模式的快速变革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和运营的模式正在发生极大的改变。
2022/12/21在近日举办的2023第十届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年会上,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发布《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2022/12/21从天津经济的韧性,可知天津发展有着牢固的根基和支撑。探究这种韧性,可以看到后疫情时代天津拼经济的底气所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鲜明信号。全力拼经济,天津准备好了吗?
2022/12/21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推动其开放共享,有助于释放仪器效能,进一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前不久,《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发布,与2021年相比,参评单位对开放共享更加重视,管理和共享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2/12/14地址(ADD):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西八道30号
电话(TEL):86-22-24828888 传真(FAX):86-22-24828899 邮箱(EMAIL):cashway@cashwaytech.com
版权所有: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津ICP备10006693号